這兩週上了催眠課,很札實也很精彩,原來催眠跟你我想像的是全然不同的東西。催眠其實就是意識形態的轉換,生活中我們也不斷地在進行意識形態的轉換,清醒、睡眠、作夢,其實都是不同的意識形態,但我們每天都在不斷地進行轉換而不自覺,所以其實催眠早就不斷地在我們的生活週遭不斷地進行著,只是你是否有足夠的覺知力去察覺到而已?
認知/情緒/行為是一個人展現出來的結果,那麼這些是否有一致?有很多時候我們認知到自己應該如何做但實際卻做出相反的行為?你有覺知到你其實並不想做嗎?常聽到人家說口嫌體正直,不就是一個認知與行為不一致的表現?
在上催眠課之前其實也曾看過一些催眠表演,也會聽到別人的催眠經驗,有些人味覺錯亂、有些人看到幻象等等,也會好奇那是一個什麼樣的感覺?(每個人的感覺都不同,有人真的看到了什麼,有人是聽到了什麼,有人什麼都沒有就只是有個感覺要怎麼回答問題 )上了課後原來催眠也是有分等級的?透過催眠敏感度測試來檢測能進入到幾級的催眠程度,分別是
- 小肌肉控制
- 大肌肉控制
- 數字障礙
- 觸覺喪失
- 正性幻覺(看見不存在的事物)
- 負性幻覺(看不到存在的事物)
透過幾個測試檢測個案能進入到哪一個階段的催眠,這個階段的練習其實就會發現催眠其實真的不難,拿著引導詞照著唸就會讓個案進入催眠狀態,催眠師是不會失敗的(私は失敗しないので、大門ですか?)會失敗的都是個案,因為不願意配合,自我設限,自我下暗示(催眠自己不相信催眠?)所以催眠只不過是個案信任催眠師一起攜手演出的一場戲在戲裡尋找導致現況的徵結並嘗試著解開,催眠敏感度測試不過是在測試個案願意陪著催眠師「睜眼說瞎話」到什麼程度而已。個案能進入的催眠程度越深也就表示催眠師能使用的手段越多,就更容易地找到關鍵,好的催眠治療關鍵在於信任及引導,所有的醫療都是個案自己做的,催眠師要做的只不過是從個案丟出來的包裝過的訊息(個案說要減肥,其實她想要的是結實的體態跟體重無關。個案想獲得解星盤的智慧,但在宇宙圖書館裡找到的答案是耐心,其實個案自己知道自己需要時間多練習,自己解開心結不能快速解盤又如何?這就是現階段自己能力所及)裡找出真正隱藏的意涵並且不斷地引導個案找出解答,其實個案自己都知道答案及徵結點在哪裡,只不過不願意承認、不願意相信、不肯面對從而製造出一個自己相對舒適的行為來躲避。催眠師透過各種方式引導個案清理情緒並引導個案說出心裡的答案,當個案願意說出口的時候其實就已經跨出很大地一步了。
那麼如果催眠很容易,為什麼又常會聽到有人說催眠沒什麼用?甚至於有人因為催眠反而多出一些後遺症?其實是進入催眠狀態很容易(人一直都在催眠狀態,只是深淺程度不同啊,每天也都在意識型態轉變)但信任程度有沒有到?有沒有好好地引導?催眠師跟個案之間的對話,其實是一個傳接球的過程,催眠師能不能好好地接住個案丟出來的球?然後再把球丟往正確的地方引導個案找到徵結,(個案已準備好答案,就等你問對問題就可以丟出答案了,但催眠師一直鬼打牆沒問到重點,個案在心裡不知道翻幾個白眼?當然也有的個案是不管了,你問不到我自己跳出來講)催眠師能否問到正確的問題達到引導個案前往問題的核心就是催眠師的敏感度跟經驗了,還有就是催眠師要很有意識地關注自己說的每一字每一句,要很小心地關注不要誤導了,(放鬆肩膀的力量,放鬆脊椎的力量,放鬆胸口的力量,個案到底會放鬆還是一直被暗示要有力量呢?)就好像我們常聽到的:「你誤會了,我不是那個意思」就好像「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同樣一個字句,是否能有各種不同的解讀?(在小房間練習的時候,我對同學下的指令是:「催眠結束後我們會回到教室,但是你會找不到門」結束後看到同學有點恍惚的感覺,心想:「真的進入六級了?」,然後就看到她直接開門出去了,果然事情不是憨人想得那麼簡單,想說等等回到教室再幫她解除,結果到了教室門口她卻愣住問我教室在哪裡?原來她真的進入到六級了,只是我想的門是小房間的門,但她接收到的指令是教室的門,回頭想想我的指令其實兩個解讀都可以,所以會不會無意識中就讓個案有錯誤的暗示呢?)如果發生在催眠狀態,個案是不是就被下了錯誤的暗示?甚至催眠師自己都沒有察覺到,因為那是在催眠師無意識說出來的話語中?(個案自述肩膀僵硬,但催眠過程中催眠師無意識地用了肩膀酸痛的字眼?結果會不會個案也許不再肩膀僵硬但卻種下肩膀酸痛的種子呢?)
所以要時時保持覺知,有意識地關注你要說的每一字每一句,會不會引起不同的結果跟暗示。保持敏感,意識到週遭事物發生了什麼事,當你突然發現有人突然不說話,或是突然有情緒波動,表示你觸動到點了,好好引導他說出潛台詞。(彩券中獎者就是你了, 但你要記得下注啊,不然都是幻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